5月30日,河南大学一名彭姓大三女生去世。此前,她因脑出血已昏迷14天,一直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6月3日,该名女生的父亲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女儿”于5月17日上午在宿舍感到身体极度不适,曾拨打120求救,但长达近8分钟的通话后,接线员并未派车。当日中午,舍友回到宿舍后发现“女儿”已陷入昏迷,再次拨打120后对方才派车。救护车抵达学校时,距离“女儿”的第一次求救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
(彭姓女生父亲声明 | 截图来自新浪微博)
120急救中心的通话录音显示,彭姓女生在电话接通时,已表现出呼吸沉重,说话声音较小的情况,并告知接线员自己需要救护车,以及目前身处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随后,接线员也多次与女生确认位置。在通话后半段,女生已出现说话困难、意识模糊的情况,难以直接回复接线员问题,接线员则表示不说清楚位置无法派车。
录音公开后,接线员在通话中的诸多表述,包括“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你一直不配合我,我帮不了你哎”,“我感觉你没啥事啊”,“这都上大学了,二十多岁的人了”等,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6月3日晚,郑州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网络反映郑州120延误救治大学生一事,已受到郑州市高度重视,郑州市卫健委已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对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予以公布。
(郑州市卫健委公告)
120急救中心或将承担哪些责任?
本次事件中,彭姓女生的死亡与120急救中心的处置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联,还有待于郑州市卫健委的调查结果。若确实因120方面的种种原因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该急救中心可能需要在哪些方面承担相应责任?
通讯设备是否完善:
依据中国《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的规定,急救中心通讯系统应当具备救护车定位追踪、呼叫号码位置显示、移动数据传输等功能。《急救中心建设标准》中也明确规定,急救中心应配置与其功能和建设规模相适应的有线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以及114数据库信息系统等。上述规定的目的均在于避免因地理位置不熟、患者无法清楚表达等原因造成的接线时间过长、大幅缩短相应急救时间等问题,从而提高调度的及时性、准确性与有效性。
是否履行医疗服务合同:
与其他类别服务合同不同的是,医疗服务合同的强制缔约义务,要求医疗机构在没有与患者之间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在接到120急救呼叫后,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的需要,迅速派出或者从急救网络医院派出救护车和急救专业人员,不得因指挥调度原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相应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在本次事件中,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是急救中心,而非接线员个人。如果劳动者在履职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也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郑州卫健委的调查结果除了明确此事件的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以外,也希望各地能以此作为警示,开展自查自纠,按照规定升级通信系统,加强对院前急救中心的监督管理,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上述部分内容参考医法汇微信公众号)
美国急救医疗体系如何运转?
美国急救医疗体系(EMS)受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及组织的监管,通过各类非营利或营利公司进行管理协调,由这些机构来负责救护人员的培训、认证和管控,以及标准急救方案的制定。所有急救医疗服务都是基于标准急救方案和急诊医生指导而完成。
美国救护车上须至少配备2名人员,包括司机和救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患者拨打的911呼救电话会由当地调度员根据情况转给警察、消防站或救护车。经过现场初步评估和治疗后,急救人员将联系急救医疗信息中心(EMRC)。EMRC工作人员会将现场急救员与最近的急诊科指挥站连线,以征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EMRC也可以协调多家医疗机构同时在线,为病人选择最合适和最佳的医疗资源。在美国,联邦或州没有明确规定的从患者呼叫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但通常该时间为7到8分钟。
在急诊科为EMS提供指导的急救指挥站的护士长,主要接收通过有线网络转入的EMRC电话,为病人到达做好准备。一旦救护车到达,病人在转运床上等候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护士长同时还负责与医院管理人员和急诊室医师联系,确定急诊科和医院的繁忙程度,以及安全处理病人的能力,并及时向EMRC报告。
根据美国1986年颁布的《急诊治疗和分娩权力法案》(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andactive labor act,EMTALA),急诊科不能拒绝任何就诊病人。但为了转运病人的安全,若病人无生命危险并病情平稳,在医院发出“黄色警报”(急诊室繁忙),“红色警报”(无心脏监测设备)等情况下,可由EMRC协调送到下一个临近并有接收能力的医院。
所有警报信息将由EMRC集中掌握和监控。当任何医院发出警报时,EMRC的工作人员将立刻通知该医院区域内的所有救护车。警报持续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医院和急诊科必须尽快解决繁忙的局面以腾出床位。对于危重病人而言,无论医院是否发出警报,救护车必须送他们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由于院前急救的设备和医疗条件受到很大限制,所有EMS急救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按照标准化方案进行现场和转运途中的急救。这些标准化急救方案会定时进行更新,所有EMS相关人员,包括急救指挥站的医生和护士,都需接受新方案的培训。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