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拒到17天内无RFE获批,这份EB-1A申请做对了哪些点?
- Matthew Kolodziej
- 7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上周的文章中我们提到,本月最新签署生效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为美国移民执法系统投入了17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用于边境执法和移民监管。在ICE频繁大抓捕、移民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各项移民申请该如何准备,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获批,是当下每位移民申请人关心的问题。
近日,我所代理的一例EB-1A申请,从递交到获批仅用了17天的时间。我们将从这起成功案例出发,来分析一份好的移民申请,应当包括哪些要点。

EB-1A申请成功案例
申请人背景:
申请人的首次EB-1A申请,因材料不足被移民局(USCIS)拒绝,随后转由我所代理。在我所移民律师分析了最初的申请材料之后,发现原材料存在几大问题,导致申请最终被拒。
首先,我们发现原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缺乏细节,难以向移民官员展示申请人的真实成就;其次,材料中也未突出申请人所取得的行业内重要奖项,没有强调申请人的核心亮点。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这份申请材料结构松散、逻辑不清,缺乏与EB-1A八项标准的有效对应,不具备说服力。
申请优化过程:
我所介入之后,我们的移民律师团队针对移民局的审核标准,全面重构了申请内容。在详细了解申请人的行业背景和真实经历后,我们精选了申请人所取得的奖项与国际比赛记录,以更好地在材料中突出其亮点;同时,我们在材料中包含了相关协会会员的资格证明,已发表作品、媒体报道和同行认可,以及近五年的重点成果及职业生涯代表作,从多角度向移民官员呈现申请人在业内取得的成就。
另外,我们也递交了相关辅助材料,例如索引清单、证书的翻译等。这些细节工作在申请过程中也不容忽视,能让移民官员对材料内容有更直观的掌握。
最终,我所向移民局递交了超过2000页的申请材料,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让移民官员一目了然。这份强有力的EB-1A申请,仅用了17天,在无RFE的情况下顺利获批!
律师视角:
一份好的申请,不只是“写材料”那么简单。它更需要的是律师与申请人的密切沟通,花大量的时间深入了解申请人的行业背景和真实经历;随后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申请人的个人亮点做出精准的判断,并将申请人的优势转化为能让移民官员易懂并信服的法律语言与逻辑。
如果您在EB-1A或各类职业移民申请上需要任何帮助,欢迎点击此处与我们取得联系。
